close

  上海名單牆
  東方網記者李佳敏9月3日報道:今天是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將舉行“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逃亡上海猶太難民名單牆”(以下簡稱“上海名單牆”)揭幕儀式。
  “上海名單牆”由26塊銅板組成,長34米,寬2.5米,上面雕刻蝕刻姓名,是全球唯一一個以“拯救”為主題的幸存者名單紀念牆。
  猶太難民避難上海、最終重獲自由的歷史,是二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之一。為了紀念這段珍貴歷史,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與索妮婭女士等原上海猶太難民攜手合作,搜集整理了13732位原上海猶太難民的姓名,由著名旅美藝術家何寧參與設計創作,鐫刻於紀念館的牆上。
  索妮婭女士向大家展示父母照片
  感激:“萬一有事可以隨時回上海,因為你有上海的出生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至少有1.8萬餘名歐洲猶太難民,為逃離納粹迫害來滬避難,索妮婭一家便是其中之一。1937年,索妮婭的父母離開德國,2年後,索妮婭在上海出生。
  避難上海時,儘管生活拮据,但上海卻給索妮婭一家人難以比擬的安全感。索妮婭說:“我爸爸媽媽後來曾經跟我說,萬一有什麼事,你隨時可以回到上海來,因為你有上海的出生證。”
  童年的記憶,除了坐在自行車后座上一路穿梭的上海大街小巷,還有街角的“小賣部”。年幼的索妮婭常會去光顧,當被人問及:“Whats yourname?”時,她總不假思索地回答“Krips!”。這份對於自己姓氏的歸屬感在她心中生根,儘管背井離鄉,姓名依然“跟隨”著她。索妮婭說,不是所有姓名都會被記住,但名字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她今天所做的,則是將記憶以“姓名”的方式延續。
  戰後,索妮婭一家回到故鄉,她成了一名德語和英語教師。索妮婭覺得童年在上海的經歷對她的工作大有裨益,她熱衷於向自己的學生講述1939年至1947年的故事。而每每談及她對上海的感受時,她便用兩個字來概括——“感激”。索妮婭對上海流亡史的資料整理工作經年不斷,出版過多部書籍,如《生在上海的移民後代》、《虹口猶太區的生活和生存(1939-1947)》等。
  2000年,索妮婭的《逃忘上海》一書出版,裡面記錄了1萬4千餘名上海猶太難民的姓名。此次,她受邀參與“上海名單牆”的收集審核工作,結合上海猶太人紀念館館存的900餘份姓名資料,與前難民核對準確信息,剔除重覆或錯誤的名字,終於整理完成這份名單。
  當年那個天真回答“Krips!”的小女孩已經75歲高齡,現如今她依然與前流亡人士保持著聯繫,並定期參加國際性的上海猶太人聚會。她說,“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德國的這一部分歷史不被人遺忘。”而“上海名單牆”的設立,讓她的夙願達成。
  由何寧創作的“上海名單牆”起首浮雕草圖
  使命:“記憶是答案,並且是唯一的答案”
  除了名單整理工作外,設計和呈現手法也是“上海名單牆”鑄造的重要環節。作為旅美藝術家,何寧1997年至2002年的幾年間,與美國的猶太媒體和社團多次合作,藝術創作的內容幾乎全是有關猶太民族歷史與現實題材的,在猶太社團中享有盛名。何寧更是以不定期的藝術顧問角色為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布展出謀劃策。
  何寧的藝術創作受到洛杉磯猶太大學(The University OfJudaism)圖書館的大力支持,不但得到特殊的借閱許可,而且還獲得圖書員保爾·米勒和海依姆·格沙克的全力幫助,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與回憶錄。海依姆的父親便是當年逃亡上海的難民,而保爾則幫助何寧查詢到全部有關上海猶太人的書籍目錄。
  在關於猶太難民相關的藝術創作中,何寧時常感到一種困惑。表現猶太民族所經受的種族滅絕苦難史的眾多藝術作品里,“上海猶太人”的題材,始終是一個令人不解的空白。
  2002年夏天,他得知上海猶太難民組織——“黃包車協會”要舉辦第五次重聚活動,地點就定在舊金山的一座酒店,於是他打算前往參加並且收集史料。但是,從酒店得到的消息卻大大出乎了何寧的預料。酒店方說,這次活動已經取消,原因可能是“都不在了,所以沒人”。
  這個出人意料的消息使得藝術家的心裡充滿傷感與焦急,何寧意識到,這一批被稱作“上海猶太人”的歷史見證者正在漸漸凋零,而隨之而來的結果或許是這段史實被遺忘。
  自2002年起,何寧便利用各種機會在各類場合呼籲建立猶太難民紀念牆或紀念碑,將可能收集到的當年上海猶太難民的姓名銘刻其上。他認為,這將是世界眾多的姓名牆中唯一的一座活紀念牆。
  在虹口區外辦的支持下,經過10年努力和等待,何寧的提案終於在2012年11月,在虹口區政府於正式會議上通過。
  工人們加緊趕製起首浮雕
  何寧負責了紀念牆的概念設計方案:包括基本樣式、組成部分等等。同時,他還創作了兩幅素描作品,作為紀念牆起首部分和結尾部分的浮雕設計圖。
  起首部分採用高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的處理手法,重點刻畫“六個人”。分別為正統猶太教徒、老年猶太婦女、中年男子和兒童,以及青年男女的形象,代表信仰、苦難與愛、堅定和未來、光明和希望,以“sixof six million”(六百萬中的六個)來提煉和表現主題。
  這座備受矚目的紀念牆終於在2014年8月竣工。
  何寧至始至終相信:“記憶是答案,並且是唯一的答案。”
  今天,“上海名單牆”揭幕,相信,這座“活人的牆”除了“記憶”功能,還將吸引無數的中外參觀者提供新的歷史故事和信息補充。  (原標題:上海猶太難民名單牆背後的故事:鐫刻萬餘難民姓名[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v78uvxu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